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永友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做客“重电大讲堂”第 2 期。在 2025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王教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学研究中的“术”与“道”》为题,作了一场专题学术报告。报告聚焦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核心痛点,深入探讨了破解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困境的方法论,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本次学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术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韦代周教授主持,吸引了学校师生 80 余人到场聆听。王永友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普遍面临“申报课题难”与“发表论文难”两大关键困境。他强调,突破困境的核心在于着力提升研究选题能力、课题论证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三大关键能力。
王教授的报告内容翔实、见解独到,将思政课教师科研的“术”与“道”深度融合,路径清晰、见解深刻。他从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解读了如何在选题中抓住时代脉搏、在论证中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在写作中提升学术表达能力。其直击痛点的分析和极具实操性的建议,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现场反响热烈。
第二阶段为学术沙龙,由德法教研室王景珍老师主持,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深入交流。在沙龙环节,青年教师们围绕文献高效阅读方法、实用研究手段、高水平期刊投稿策略、学术前沿追踪等具体问题,与王永友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王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与心得,逐一耐心解答,并特别强调了系统构建理论结构和知识结构对于学术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勉励青年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潜心钻研,努力锻造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讲座是我院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的举措之一。王永友教授的精彩报告不仅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方法指导,也为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更多高质量的讲座和培训,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思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科研支撑,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政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